|
|
|
|
|
會員通訊錄 |
|
|
|
|
|
|
| |
|
|
|
|
<< 人工溼地取代汙水處理廠 創造生態豐富花園 >> |
張貼者: hsm (master) |
張貼日期: 2003-09-28 |
|
人工溼地取代汙水處理廠 創造生態豐富花園
【記者鄭朝陽/報導】
在傳統觀念中,處理生活汙水非得靠污水下水道系統不可,不僅建設的時間久,也要投入龐大的經費;現在透過「人工溼地」的手法,同樣能把汙水過濾乾淨,同時創造出生態豐富的溼地和花園,還能回收水資源再利用,一舉數得。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荊樹人結合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台南市灣裡社區、嘉義慈濟大林醫院和成功大學建立三處人工溼地的汙水處理系統,透過國科會和環保署的經費補助,成功地達成以生菌和浮水性水生植物系統,把生活汙水的生化需氧量(BOD,水質淨化的重要指標)降到法規標準值以下。
荊樹人表示,汙水下水道系統對人口集中、發展稠密的都會區來說,能有效收集生活汙水,但對分散在郊區或鄉下地區來說,由於居住的聚落分散,不易達到集中汙水的效果,即使有,花費也相當昂貴,而這些無法被集中處理的汙水,正是水庫、河川和溼地的主要汙染源。
以台南市的安平汙水廠為例,每天處理1萬3000噸生活汙水,服務範圍約5萬人的汙水量,汙水廠占地10.4公頃,投資13餘億元,每年的操作費用約需2500萬元,雖然處理過的水水質良好,但因鄰近出海口而立即排入海中,對流經台南市區的運河或柴頭港溪汙染水質改善,幾乎沒有幫助。
利用在美國建立人工溼地的經驗,荊樹人以微生物(生菌)、水生植物在南市灣裡的二行社區建立國內第一座人工溼地汙水「處理廠」,整個廠看起來就像有水流動的花園,看不到人工設施;這座處理廠由社區居民參與施工,面積約0.04公頃,每天處理160人的汙水量(約40噸),共花68萬元,每年只花1500元的抽水機電費。
經檢測發現,這種「生態工法」過濾的汙水相當乾淨,除含氮量略高外,其他汙染值都在標準值左右,成了附近椰子林的灌溉用水,對社區居民來說,也多了一座社區花園,一改汙水處理廠的刻板印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