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會員通訊錄 |
|
|
|
|
|
|
| |
|
|
|
|
為什麼氧化池的維持費較低?
發言人:HSM (master) |
61.225.11.108 |
|
|
2008-05-20 11:15:00 |
:==> 在 " hsm " 的文章中提到:
長型中央沉澱池
上端由大池埋管進水
下端由馬達驅動抽出水造成沉澱池水下降產生負壓
一個馬達 1/4HP 如人類心臟就負責水體增氧(肺).污泥過濾沉澱(消化道).驅動大水體循環(體循環)
|
|
發言人:hsm (master) |
61.225.11.108 |
|
|
2008-05-20 10:57:03 |
:==> 在 " wscseed " 的文章中提到:
我們拿人體來看
食物進入人體夠都是經過輾碎加酸攪拌加鹼吸收脫水然後排遺(大便尿尿).其水的利用率極高
.
大型溼地是透過潮汐.攪拌.蝦蟹.生物對泥地通氣.溼地植物(蘆葦.水筆子-完全脫離水體.藻類-仍在水體內)再吸收 氨態氮.與硝酸態氮...等營養鹽.來循環利用穩定水質
但是一般養殖池.池水較深時一般養魚蝦池.只有目標生物與藻類微生物.
氨態氮是藻類的食物.
藻類是微生物的食物.
微生物又是蝦類的食物.
看起來好像是完美的生物鏈其實極度危險
因為氨對於蝦有急毒性.單純利用優養化水的藻類.就好像麵粉場裡的粉塵一樣.隨時有爆炸的危險.
但加水作成麵包(高等植物)又極度穩定.
養殖池裡太多的陽光-氧氣病
或陰天-藻類大量死亡---缺氧
都將啟動引信雷管造成爆炸.可能養了一年收成歸零
因此在單養的情況,必須將底泥與殘餌儘可能由水體移出。
水池較小有其好處,池子底部的坡度較陡,容易由底部一走沉積物。
而且水體驅動的效益較大(深水使用水車常只驅動表水而已)
中型池深較淺(0.8-1.2公尺)可利用弱負壓抽離底泥,再乾燥做成有機肥餅。
但水池較淺時,水溫的波動較大,會影響養殖物。可利用溫室或生態水培器材(浮板)遮光.保溫。
水中的游離鹽類則利用浮板上的高等植物及可控制的藻類來固定轉換成蝦子或魚類的食物。
然而池底殘餌的擾動有一部分是因為操作水培植物造成,進而懸浮透過負壓抽離。
加拿大系統
水水複合養殖池中央為儲存底泥的位置
|
|
發言人:wscseed (wscseed) |
122.123.112.151 |
|
|
2008-05-17 21:04:11 |
:==> 在 " hsm " 的文章中提到:
我很好奇的是,如何將底部魚蝦的大便惑是未食完的飼料抽出,利用何種方式?
|
|
發言人:hsm (master) |
61.217.109.97 |
|
|
2003-02-19 09:04:00 |
:==> 在 " hsm " 的文章中提到:
這是一個污水處理的一個觀念問題.
.
但是對永續性養殖漁業卻也是一個新的觀念.
1.如何利用魚類排放的污染質.再利用.生產作物.
.
2.如何不讓沉澱在底部的底泥產生厭氧分解.而傷害到養殖物.
.
3.養殖業一直抽取地下水.來換掉養殖池內的污染水.這是一條.耗電.耗水.污染.創造地層下陷的不歸路.因為污染的底泥還在不斷厭氧分解每一時刻都在底部.釋放出足以殺死養殖物的有毒的亞硝酸鹽及氨
|
|
發言人:hsm (master) |
61.217.109.97 |
|
|
2003-02-19 08:46:59 |
氧化池中有機物之喜氣性分解所需之氧氣,大部分由藻類提供。
因此水深不得深過50cm。陽光才能穿透.藻類才不會死亡.
.
為了使沉澱污泥保持喜氧狀態,並均佈水中氧氣,每日需攪拌池水數小時。
|
|
|
|
|
|
|
|